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下) (第5/7页)
没什么好说的……此地旧事,诸位,当无不知。” ~~~~~~~~~~~~~~ 白虎观。 就和石渠阁一样,白虎观,是儒门历史上最著名的几个地名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几个时间节点之一。 一千一百年前,沛上刘家的治世期间,帝明章大会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于白虎观,议论经典。是会也,侪侪一堂,一时群英。会上,诸家大儒交相驳难,讲论经义同异,后由帝明章亲自定论,乃定《白虎通德论》,教习天下。 “每隔数百千年,儒门便将有如斯之会,只因人心唯危,道心唯微。” “初代夫子身后,儒始分为八,后归于一,便是如此。” “道统不可分,天下……” 停顿了一下,子夏扫视诸人,慢慢道:“亦不可分。” “分则乱,乱则弱,弱必亡。” “帝位更替,乃天子家事,但若有人想于个中作事,弄自天下分裂,我等,便不可坐视。” “须知,一道德,方能一天下,一天下,方可一道德!” 沙哑的语声仍在室内回荡,诸人逐一起身,告辞退去,子夏一一颔首,间或交待几句下面的事情,只道:“子羽,你留一下。” 待室中复又安静下来,子夏闭眼静静想了一会,方张目道:“……刚才说的,当然都是胡扯。” 这句话说出来,子羽却是毫不奇怪,点头道:“那是自然……白虎观之会,是我儒门的耻辱,而非相反啊!” ~~~~~~~~~~~~~~ 对儒门来说,白虎观之会所形成的“学术共识”,乃是不折不扣的耻辱,为了把这个地洗干净,后世儒者,不知费了几多辛苦,几多心血。 只因,在《白虎通德论》中,自有儒门以来第一次,全面承认了“谶纬”这东西的正确性,并将之与儒门经典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紧密捆绑,对从建立第一天起便坚信“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生们来说,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唐! ……但在会场上,他们却都象忘了论语中那些最简单最直接的论述一样,严肃的讨论着,研究着,把那些晦涩不堪的文字一一解读,与历史上的种种变化勾连起来,形成能够被人认可的解释。 “……因为,那是皇帝本人的意见啊。” 在儒生们的历史观中,帝明章是个很好的皇帝,与民休息,敬重儒学,他在位的三十年,被史官们许之以“治世”,那可是仅次于“盛世”的好名词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