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6章,仅仅看看背影就确定了(求订阅!) (第3/6页)
茅盾文学奖了, 怎么可能是一个20岁左右的人写出来的呢?” 刘怡认可这说法,随后自我打趣道:“不瞒你说, 刚开始听裴屠夫说这书有可能是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写出来的时,我脑子里第一反应竟然是张宣。” 米沛笑了,放下报纸,低头继续工作。 只是几分钟后,他转头对还在沙发上看新闻报纸的刘怡吩咐: “邵市出了个这样的厉害人物,我也好奇的紧,你去书店买两本书回来, 晚上有时间我看看。” “诶。”刘怡起身。 说实话,她心里也痒痒的,就算丈夫不说,她也打算出趟门。 新华书店。 刘怡许久未来这里, 发现新华书店同往昔不一样,竟然挤满了人。 门口张贴有手写的红纸宣传单,上面写的是书店季度十佳畅销书籍。 刘怡一眼看过去,第一赫然就是报纸上经常提及的“潜伏”。 第二是“风声”。 第三是“白鹿原”... 饶有兴致地从榜一看到榜十,刘怡随后去书架上挑书。 她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风声”,拿一本掂了掂,随即翻看了起来。 只是才看一眼! 才一眼! 刘怡脑子里就开始嗡嗡嗡地叫,像蜜蜂一样嗡嗡嗡地乱叫! “风声”的封面整体呈现黑色,以彰显那个年代从事谍战工作的艰辛。 让刘怡不敢置信的、感到震惊的是封面人物。 这个人物虽然只是一个背影,虽然是黑色长款风衣的背影,但刘怡只瞟一眼,就感觉像张宣。 左看看,似极了张宣。 右看看,还是像张宣。 刘怡抬头望一眼四周人群,右手捂着心口,这一刻她感觉自己的心在怦怦地乱跳! 快跳到嗓子眼了! 再次低头看一眼手里的“风声”,刘怡深呼吸一口气,随即找“潜伏”。 但是在书架上找一圈也没找到“潜伏”。 她问旁边的书店职员:“请问潜伏在哪里?” 一天下来被问烦了的书店职员本来不想搭理她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