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_第344章 ,进展,巴银老先生的评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章 ,进展,巴银老先生的评价 (第4/6页)

童年的经历都融入其中。结果大获成功,晋升为千万富翁。

    0 ,认定一件事,一直做下去。

    因为喜欢和退伍老兵交流,喜欢了解大变革时期的动荡故事,三月从7岁放牛开始保持这种兴趣,为他之后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199年,三月开始潜心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风声”。

    当时三月不会想到,这本书一写,就是18个月,这几乎是他最美好的年华。

    在这18個月中,他一次次写稿,又一次次改稿,最后定稿的时候,他一共修改了1次。

    在不断修改的18个月中,三月精益求精,始终没有放弃。三月曾经说“风声”出版了5万字,但前后报废的有00万字。

    “风声”一经出版,三月一战成名。

    正是他的这种“偏执”,读者才有机会看到了“风声”这样优秀的作品。

    三月说:我们有的时候在写作的过程中容易放弃,可能就是需要一点这种“偏执”的劲头,不看到结果,决不放弃。

    0 ,把写作养成一种习惯。

    三月一直说自己不是天赋型的选手。他曾经说自己,没有一个马尔克斯的脑袋,没有那些优秀小说家的才华。

    他说写作是一种日常,跟过日子一样。

    一年65天,他至少有00天是在写作。每天准时进书房,然后冥想找状态,这个过程往往需要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接着开始熬夜写作。

    ....

    这则新闻报道篇幅很大,内容却朴实无华,少了以往的浮夸。

    也正是因为报道写实,中大校长端着报纸看得很认真,几乎是一字一字看。

    花费十多分钟看完,中大校长静思两分钟,随后取下眼镜,开始喝茶。

    这时旁边的大女儿拿过报纸看了起来,阅读完后就惊讶问:“爸,这三月还真是你学校里的人啊?”

    中大校长和煦笑笑:“想不到吧。”

    大女婿看完后感慨:“这样的人万中无一。”

    旁边的小女儿问:“爸,这三月叫什么,大几的?”

    中大校长精神很好:“你们没看报纸上都没披露出来吗,还在保密阶段,到时候要是能获得茅盾文学奖,自然是瞒不住咯。”

    小女儿一脸古怪:“你不会还真的指望这般年纪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