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5章,原来有更好的(求订阅!) (第3/4页)
为什么天天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过日子,张宣能忍得住不对文慧下手了。 原来有不比文慧差的,甚至隐隐更好。 陶歌下车发现:张宣站在米见身边时,他笑容最纯,眼神最真诚,动作最小心。 伞虽然在张宣手里,但伞盖的三分之二都斜向了米见。 这种呵护备至的形态,让陶歌一下就知道了这意味着什么? 因为这种特别,她只在张宣面对杜双伶时仅有的见过几次。 陶歌细细打量一番米见,心里各种数值直接拉满,随后笑着问张宣:“你瞒着姐,就是为了见这位?” 张宣翻翻白眼,介绍道:“这是陶歌,我...” 陶歌插嘴:“我是他姐。” 张宣无语:“别打岔,让我说完。这是米见,我...” 陶歌再次插嘴,右手伸向米见:“米见你好,你以后跟着他喊我姐。” 米见莞尔一笑,伸手跟陶歌握了握。 一路上,陶歌完全把张宣这个新科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晾在了一边,一个劲地在跟米见说话。 陶歌问:“你今年多大?” 米见回答:“20。” 陶歌说:“那你和张宣是同年啊,你们是初中同学还是高中同学?” 米见回答:“高中同学。” 陶歌问:“在外省能考上北大,姐很佩服你,你以后毕业有什么打算吗?” 米见想了想说:“有初步的想法,当老师。” 当老师,果然同前生一样,米见、自己和双伶都当了大学老师。 只是不同的是,米见在北大留校当了老师。 双伶跟自己在金陵一个二本院校当老师。 陶歌偏头看了看她,问:“为什么想当老师?” 米见说:“我妈是老师,我可能从小受她的影响。” 陶歌点头:“不错,女性当老师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社会地位高、稳定、而且假期比较多,以后还能多陪丈夫孩子。” 说到丈夫孩子的时候,陶歌通过内视镜瞄了一眼张宣。 张宣请客,三人在附近一家老字号饭店吃的中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