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章 新家 (第3/4页)
落脚点已不是清河坊那样的核心区域,而在城北的右二厢。 “厢”的意思大概像是后世的“区”,如今临安城有十二厢、八十九坊。 李瑕他们就住右二厢的同德坊灯芯巷,在祥符寺的西侧,一间二进的小院。 “真好啊。”韩承绪在堂屋里坐了,看着高明月与韩巧儿忙里忙外地收拾,向李瑕叹道:“小郎君是否想过就此隐匿起来,过些太平日子?” “哪有什么太平日子过。”李瑕摇了摇头,道:“只说这租金,连我都觉离谱。” 他租这院子一日就要六贯钱,是一日,而普通人家月入不过三到五贯。 “我们毕竟没有身份,又是租的好院子。”韩承绪笑道:“说来倒是有桩趣事,建炎年间,金国曾派出大批细作入江南,趁夜在闹市张榜,称金国河清海晏。其中还特别指责宋朝房屋价高、百姓无立锥之地。因此,朝廷倒也有设店宅务,租些廉价宅院。” “那种我们也租不了。”李瑕换了一身锦衣华服,把仅剩的两串钱交给韩承绪,道:“你们安心歇养,我出去一趟。” “小郎君万万小心。” “嗯。巧儿,你空了把情报写下来,不急,慢慢来。” “好啊。” 李瑕又向高明月点点头,示意她留意着门户,保持警惕。 他出了门,却并未马上去右相府。 因为,他不信任程元凤,否则也不必费力租宅院了…… 磨刀不误砍柴功,李瑕先把临安城的地形熟悉了。 因宋廷未曾将临安府当作名义上的都城来修建,城池保留了“大宋承平时”杭州旧城的轮廓。但它又是实际上的都城,南渡时就已四方之民云集,一百余年来人口不断增加,如今仅在册户籍便有三十九万户、一百三十万人,实际恐有两百万人。 于是,形成了一个极复杂、极矛盾的大都会。 一方面,它内城、外城连成一片,不断扩张,户口浩繁、州府广阔;另一方面,内城夹在西湖与钱塘江之间,四十万人口在里面,还要留出宫城与官衙,无比拥挤。 第一眼看去,杂乱、吵闹、拥冗,所谓“蜂房蚁垤、盖为房廊”,屋巷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