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带着好友穿五零 第52节 (第3/7页)
做的差不多,小病会出药方,大病没法看,只能劝人去医院。虽说不是特别厉害,但是对农村或者贫穷的人来说确实是有用的。 治病涉及到生命问题,因此每次出诊时候得记录人员,每人的安排,这样管理严格下去,才不至于粗心大意。 该社团在学校很有份量,招人也很严格,基本都是专业优秀生。梁晓雪报了以中医系学生为主的诊疗部,这个部门的比试除了基本的中医知识,还得诊断几个案例,给出病症,写出病情,以及中药方。 报考中医系的学生大部分是有家学渊源的,比如祖上世代是做大夫,像这种中医世家出来的孩子,大部分家里是从小教着行医本事,基本的中医知识对他们来说问题不大,看诊的话只要不是太复杂也能答得出来。而对那些半路出家的就比较麻烦,毕竟社团招新的时候专业课程才进行没有一个月时间,没有点天分突击都悬。 好在之前邹茜玲出门给梁晓雪带了许多医学书,还有她自带的金手指,比试出来的成绩十分好,竟然跟中医世家出来的学生不相上下。看到她的专业,大部分人都觉得玄幻了。 这个比试是中医系那边几个专业教授出的题目,他们对这个社团很是看重,每一年都会亲自来看负责诊疗部这边的试题,并且从中找到好苗子。 中医不比西医,哪怕是来任教了,但是很多中医大拿仍旧有收弟子的观念,也就是俗称的内门弟子,这样的弟子才是他们中医传承的真正继承人。如果遇到好的苗子,都会忍不住想要收进来带在身边亲自教。 这并不是说对其他学生就不尽心了,而是两者概念不一样,有的学生天赋平平,你无论怎么教导最终也只能走到一定的高度,而有个别天赋卓绝的,要是用教普通人的办法去教,那就是浪费天赋浪费人才。而你要是用教天才的办法去教普通人,那也是行不通的,跟揠苗助长没什么区别。 几位教授看到梁晓雪关于比试最后两道附加题的回答后都是眼前一亮,这两道题不是一般人就能答得出来的,哪怕是医学世家出生的,都不一定能看出病症。甚至是有过行医经验的大夫,没有一定本事也不能懂。 但是梁晓雪却看明白了,还给出了药方,写的十分详细,像是胸有成竹一般。这对一个新生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还是个医疗系那边的新生! 几个教授看了之后,都决定把人喊到跟前来,试探一下她是否真的有水平,还是恰巧见过这种病例(虽然觉得不大可能),如果是前者,那大概就要考虑说服她转专业了,虽然当前西医前程比中医好,但是术业有专攻,选择合适自己的才行。 他们也舍不得让这样一个学中医的好苗子糟蹋了她的天分。 梁晓雪被喊过去的时候还有点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