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极光之意 第33节 (第2/4页)
尾,写了这样的一段话: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标点符号是后面添加的。 那个时代还没有。 这段话本身的字数是77个,但前面的十个字,和王希孟本人并没有什么的关系。 这段话记载了,一个叫希孟的十八岁少年,原本是画学的学生。 献上过好几次画,但没有画得特别出色的。 宋徽宗却在这些“一般般”的画里面,发现了这个少年的无限潜质。 于是乎,在宋徽宗的亲自指导下,少年绘画技艺突飞猛进。 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画好了流传千古的《千里江山图》。 蔡京的这个题跋,好像讲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讲,各种的语焉不详。 “聂先生是不是想问,王希孟是不是真人,是不是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梦心之尝试梳理聂广义的话。 聂先生…… 这个称呼,听得聂广义心里泛起了嘀咕。 不是和妹妹一样,叫他义叔叔吗? 当然,姑娘年纪比较大,非要叫他义哥哥也是可以的。 嘀咕完了,还是得把话给续上:“不,我不怀疑历史上是不是有这样的天才少年,天才无论哪个年代都有很多,只看有没有被记录下来,我的问题是,王希孟是不是真的姓王?” “啊?” “很意外吗?你肯定知道蔡京在《千里江山图》里面的那个题跋,对吧?从头到尾直说希孟对吧?哪有说王希孟?”聂广义顿了顿:“所以,我的问题是,希孟在你梦里姓王吗?” 题跋里面,确实没有关于姓氏的记载。 那段全长77个字的跋,与其说是在记录一个天才的画师,不如说是在歌颂宋徽宗是个天才的老师。 “聂先生的这个问题,并不需要从梦里寻找答案。” “姑娘此话怎讲?” “我们国家,有延续了千年的装裱规矩。” 梦心之给出了回应: “为了方便拿取和著录,画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