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极光之意 第266节 (第2/4页)
什么五十年一遇的台风,百年一遇的洪水,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新闻里面的一句话。 但对于浙南和闽东北的这些非遗编木拱廊桥来说,每一次,都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 2016年中秋节,台风“莫兰蒂”在厦门登陆。 这座花园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直接被摧毁了一半有余。 厦门人对那一年的中秋节,不可谓印象不深刻。 道路两旁的绿化没了,包括很多苍天大树。 好些人家里的玻璃碎了。 台风吹走了阳台,暴雨打湿了一整个客厅。 哪怕是见惯了台风的厦门人,也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恐怖力量。 溪流暴涨,使得相隔了五百公里的三座国宝级廊桥——薛宅桥、文重桥、文兴桥被洪水冲垮。 台风过后,厦门人在一棵树一片玻璃地恢复绿化和生活。 远在五百公里之外的泰顺人,沿着洪水过境满是漂浮物的江面,一块一块地收集三座国宝级廊桥的“残骸”。 从浙南到闽东北,就这么一路沿着江寻找,一直到入海口。 村民们把这些桥梁,视为信仰。 他们捡起的不仅仅是木头,更是这些见证了他们成长的廊桥记忆。 比记忆更重要的,是只有找到了这些古老的构建,才能认定为是文物修复。 廊桥被冲垮了,但零部件几乎都找回来了。 这就和浙博把万工轿拆了,对每一个花片进行清洁,再重新装回去是一个道理。 万工轿还是那顶万工轿。 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级别。 不会因为拆开了再重新组装回去,就失去了文物属性。 聂广义老早就可以开始万安桥的重建了。 不缺技术也不缺钱。 在聂广义看来,万安桥烧成这样,和薛宅、文重、文兴这三座浙南的国宝级文物的情况不太一样。 聂教授却觉得,万安桥还是有机会的。 毕竟石墩还在,一边的桥屋也还在。 并不一定完全没有办法保留其文物属性。 聂教授非常不聂天勤地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