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更新至第四部203章)_分卷阅读23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37 (第5/5页)

明、活泼、善解人意,对我自然是很关心的了,婷婷妈虽有些小小的势利,但看起来心地善良、温柔贤惠,而且颇有文化修养,说话合度。很快大家都熟悉了,婷婷爸和弟弟似乎也被婷婷妈和婷婷的喜色所同化,脸上异常灿烂地热情为我夹菜掺酒。

    吃了一会儿,婷婷妈关切地问:“小白,我的菜还合你的口味吧!”我连连点头,说:“好极了!我在江陵上班几年了,但父母走得早,又没什么亲戚,说来这是第一次春节在家吃饭呢,伯母厨艺高超,每道菜的味道都好

    极了!”是啊,说来自己身边姬妾成群,在江陵狡兔三窟四处为家,但哪里又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家呢?婷婷这里虽然温馨体贴,让我感到了家庭的温暖,但这会是一个终点吗?应该不是吧,想到这里我轻轻摇了摇头。

    一边享用着美味佳肴,一边品美酒赏着俏婷婷这朵美色,我这个四面跑风、八面玲珑的性格,自然不愿冷落了婷婷的老爸段光远,加上我本来就是中药材学校毕业的,现在又从事的是医药行业,而他看来是个老中医了。中医这个行业恰如银行存钱般的长期投资,老中医是越老越值钱,我们渐渐聊到了云山县中医院的沿革,也聊到云山中医产业的历史兴衰。

    段伯伯谈到,县中医院发端于五十年代初,那时是一个只有七八个人的小作坊式的合作性医疗组织,几个人聚在一个只30-40平方米房间里为求医者治病。这个组织里没有分科、没有分专业,更不可能有办公室、医务科之类的管理部门,这些医生,个个都是多面手,抓药的可以看病,看内科的可以割脓疱,遇到业务繁忙时,人人都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时,西医在这个小县城还没有普及,据说,有盘尼西林(青霉素)用的人,其身分不亚于县太爷,正因为如此,这个诊所尽管没有冠以“中医”二字,也没有人叫喊“振兴中医”,中医药却自然成了这个诊所为县城民众保健和治病的最主要手段。

    80年代初,研究所已发展到一百多号人。这时,在全国“振兴中医”的口号已喊得相当响亮,云山这里的党委、政府也毫不示弱,迅速跟进,很快便从“中医研究所”分化出“云山县中医院”和“云山县医院”,从此中医西医依依惜别,中西各走各的道,中医院来到了县城中心的云丰街,这个地方占3亩多,虽然不大,总算有了一块自己的领地。同时,政府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征召离散在各地的名噪一方的老中医和学验俱丰的中年中医,这些人员的归队,使云山县中医院名声大振,病人就诊量达到空前(也可以说是绝后)水平,看门诊要排长队,住医院要提前预约。提及当时盛况,段伯伯流露出作中医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