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 (第2/3页)
因为,殷以乔的视线一如既往的包容他,好像只要说出来,就能得到理解和认同。于是,他在温柔如水的注视下,认真说道:“但是,我想讲一个故事。”“一个师兄你一定没有听过的故事。”殷以乔忽然笑道:“还有我没有听说过的故事?”“嗯。”律风点点头,神情很肯定。殷以乔知道许多中国的传统故事。毕竟,他是殷知礼的孙子,从小就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古建筑,聊起这些属于中国的事物,殷以乔总会带有特殊魅力,令律风倾心不已,误以为自己在异国他乡,找到了最懂得中国、也最懂得自己的人。然而,律风的视线,落在观景台下的利斯图书馆。夜幕之中,它能在月色里焕发出波光粼粼的亮色,是因为殷以乔实现了他的构想。曾经那么理解他建筑理念的殷以乔,却渐渐的不再懂他。因为他们成长于不同的世界,连影响人一生的故事,都带有不同的标记。他道:“故事说,一个战地记者来到前线,发现战壕里有位战士,在漆黑的夜晚,借着火柴微弱的光亮,读一本破旧的书。”“他不认识字,只是在看书上的插图。”律风笑了笑,带着现代人的寂寥,和对那个年代的揣度。“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插图,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在吊灯下读书。”吊灯下看书的插画,确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律风说得十分认真。殷以乔的注意力,被他淡淡忧愁的眉眼吸引。本能的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故事。律风继续说道:“战士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记者说没见过。因为那时候中国很穷,就算清朝末年亮起了第一盏电弧灯,也有很多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世界上还存在一按就会发光的电灯,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感受过灯光的明亮。”插画外的人,羡慕插画上的灯。律风露出笑,神情温柔的讲述着那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战士。“他说:‘多好啊!希望战争胜利之后,孩子们也能在这样的灯光下读书。’”殷以乔对课文,有着美好的想象。那些编写给小孩子的读物,往往会给主人公类似十四行诗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