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76 (第3/3页)
“山里的情况和城市不同,高楼的外层不能用这种反射玻璃,我们得另外考虑。”“少用玻璃,多用吸光性节能板怎么样?顺便进行能量循环,减轻深山的用电负担。”“羽毛纹理可以根据当地的民俗进行修改。哈尼族的花鸟纹、景颇族的团纹都挺不错的。”简单的设计,经过律风和殷以乔的探讨,随时可以成为符合民族特色的山水建筑。他最初凭借一腔热爱,凭空创造的模型,总算有了实体依托。连修改起来都充满了激情。殷以乔一边笑,一边记录着律风的每一个调整。他们各自负责着改动的景色与建筑,力图重新制作出能够贴近现实的建模。即使他们远隔海洋,也像是回到了C.E似的,共同为了一项新作品努力。只不过,如今的律风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表达着属于自己的想法。殷以乔觉得,律风很快就会回到他的身边。和他一起走遍适合建设的地方,慢慢将构想付诸实践。他有些迫不及待。特别是从易兴邦那儿听说了鱼平大桥初版设计通过审核的内幕,就更加笃定——律风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中国对青年人才的渴望,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律风参加交流会,意外成为了菲律宾复苏计划象征,也该在尽心尽力设计大桥五个月后,结束任务了。一想到这里,殷以乔连出行洽谈合作,都笑得如沐春风。并且毫不保留的告诉这些对他下一个项目充满兴趣的商客,他和师弟一起计划着一件筹谋了多年的大项目。国院知名设计师和国际知名建筑师双双携手的大项目,着实引发了不少猜测。原本只有国院神通广大的多面手才知道的消息,渐渐变为了建筑界茶余饭后的谈资。毕竟,南海隧道在那里,立安港综合旅游区也在那里。师出同门的殷以乔、律风,每一次合作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惊喜。这样的惊喜逐渐扩散开来,伴随着鱼平大桥敲定具体动工日期的消息,变成了双喜临门。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