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刑侦队_分卷阅读16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7 (第1/3页)

    相关知识,程斌一并叫上了警局里的其他警员一起旁听学习。

“这么小的孩子会有这么残忍的行为,我相信大家都很震惊,但这不是第一次发生儿童犯罪了。”心理专家贺老师说:“就在几年前,有一件轰动一时的案件发生在重庆,想必做警察的都知道。一名12岁的女孩,趁一名1岁的婴儿的奶奶离开时,虐打婴儿,还把他扔下了楼,导致该名婴儿遭受重伤。这次的案件与重庆那起案件有一个相似之处——据我观察,林亚男和她的弟弟林亚鹏,很可能与那名12岁的女孩一样,患有青少年品行障碍。”

“请问什么是青少年品行障碍?”郝晋阳举起了手。

程斌看了他一眼道:“麻烦贺老师给我们科普一下,我相信还有其他警员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好的,程队长。”贺老师站了起来,在黑板上写下“品行障碍”四个字。

“青少年品行障碍是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与儿童身上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型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行为。有品行障碍的少年儿童会有明显的不良行为,比如逃课、逃学、虐待小动物等…甚至像这次一样,伤害他人。他们情感淡漠,无负罪感,即可以毫无内疚地随意犯罪。它是反社会人格的前期征兆,如果不加以矫正,很可能会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即一种人格障碍。我们学心理的人常说,反社会人格好比一种癌症,治愈的几率十分之小,连改善都相当困难,因为它既有生理上的因素,又有心理上的因素。”

“早期研究倾向于把品行障碍的成因归结于人体大脑的某种生理构造缺陷,因为科学家在研究病例的大脑时,发现他们大脑内的某种激素分泌偏低,从而影响了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近些年里,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这是由家庭教养造成的,即便是生理上的结构原因,也是孩子在早期没有被养育者照顾好,从而在脑部形成了无法逆转的创伤。像何亚男这种情况,她的口欲期和肛欲期,全部没有过渡好。”

贺老师对台下望了一圈:“我看你们都是小年轻,有的可能有孩子了,有的可能还没结婚,你们可别嫌我啰嗦,让我说点题外话。在孩子刚出生的头两年里,至少是一年里,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