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4 (第1/3页)
做过几年的编剧了,算是同行,你来说说看,如果要选一个人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电影人,你会选谁?”这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却还没等我开始为难,翁松就啧了下舌,用手背打了徐弱江的腿。徐弱江被提醒了一下,跟我告了个罪:“抱歉,一时忘形了,我最近和老翁的剧本工作太投入,总喜欢问这个问题。有些难为人。”他态度好到这个地步,我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陪着说了几句客气的话。徐弱江又扶了扶眼镜,继续说:“这个问题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觉得是国际上拿过奖的那几位导演,有人觉得应该王志磊那样的影帝,有人觉得应该是老影厂的厂长。”“可是对我来说,那个人是你父亲。”徐弱江陷入了回忆,“咱们国家的电影,经历过三个产业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很独特的特征和烙印,第一个是民国那会儿,阮玲玉,胡蝶这些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名人。然后是咱们抗战胜利后,要建设自己的电影制片厂,现在电影的产业基础,就是那个时候来的。”“然后就是第三次,是93年以后,咱们要和国际接轨了,‘市场’这个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要什么,打破行业割裂状态,要组建新格局咯。其实就是民营资本和外国资金开始进入影视行业。原本都是国有的电影制片厂,现在开始有私人的。”徐弱江看着我,缓缓地说:“你爸爸,就是那个时候,第一批开始做这个的人。耀华那家公司好像原来是做其他产业的,没落了。你小时候住在这里的时候,应该就是那段时间。你爸爸开始找人投拍,那个时候多苦啊,他一个出品人,天天跟着片场搬东西,王志磊还是他从车间抓出来的,整个片子就倪曼算有点名气。幸好拍出来是好片……又赶上院线制的红利,赚得盆满钵溢,然后才有钱投拍后来耀华那两部拿了奖的片子。当然,钱是其次的。可是这段经历,在那个各路资本混战的时候,宣传咯,播映咯,分红咯,和当时几家影视公司里的艺人管理咯,这都是多新奇的事情,没人懂,所以花样百出,谁都觉得自己有道理,实在是太具有时代性和传奇性,我经历过,我想把它留下来。”他的眼神有怀念,也有一种说不清的神采,我熟悉,我爸年轻一点的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