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人_分卷阅读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 (第1/3页)

    说:

小攻风衣走过街头被一群人驻足观看……可以参见皮尔卡丹第一次来中国时!当然不如皮尔卡丹,毕竟人家是真洋人……而且还要再早10年。

这篇文的一切背景,包括北电的二四制,分没分配,只要我没说是编的,就全是真的。

风格可能更像我bg,比如上篇,一半事业线,一半感情线,以前的BL都主感情,这篇可能不大一样。

因为今年是中国的独立电影三十周年,想写一写这段历史,也写一写当中的人。它并不会简单评价黑白对错是非曲直,也不会说审查就是不对的或者对抗审查就是对的。各方都有各自立场,本文主要会说一说各个方面这30年的博弈、妥协、发展、反复,从历史的角度看看能为创作自由做些什么。

感情线是甜甜哒。

第一part是1991年,最后一part是2015年,那时主角45岁。

第2章谢兰生

待清醒时,酒后所言皆是妄语。

“地下电影”一旦出事,谁又知道命运如何。虽然没有相关法律可后果也不好预计。

还没等谢兰生深入思考什么,三月底,学校传来好的消息——他分配了。

谢兰生作为北京电影学院85级的毕业生将与86级一起离校。

他没有抢热门大厂,而是为了早日拥有上片机会去了位于湖南长沙的潇湘厂。他主动要冷门单位,学校自然没有不从,因此,他被分配的时间在同学里算比较早的。

谢兰生的选择其实不难理解。

曾经,一个电影导演必须先做几次场记,再一步步当上助理、副导演,执行导演、总导演,辛辛苦苦好几十年,这还必须一路顺遂,不曾遭遇任何意外。因为“导演”只有一个,大家都是论资排辈,只有这样才能显得选拔制度公平合理。厂标有限,普普通通的制片厂每年就能分到一两部,北影上影长影八一似乎可以多拿一点,有十来部,老一代的知名导演垄断这些宝贵名额,刚毕业的毛头小子无法得到任何机会。不过,前几年,电影学院在恢复高考后招的学生走出校门,竟然能在一些人才匮乏的“边陲小厂”受到重视接连越级,这让包括谢兰生的一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