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 (第2/3页)
自然,觉得微风拂过,那叫一个心胸开阔。整一首诗歌传递出了率真自然之气,这是要靠读者通篇细读后才能整体感知的。如果作者在行文至半时就提纲挈领,说一句“素以为绚兮”,岂不生涩?也太不符合作者文笔精妙、文风自然、俨然一个作诗高手的人物设定了吧?由以上的推论,一纯觉得“素以为绚兮——素然率真是最为美丽绚烂的”就是子夏在读完篇以后的整体提炼。至于“何谓也”,倒还不是真心询问之意,不过是问问老师对自己这个答案怎么看、有些什么指点罢了。您可别忘了,我们以前的文章说过,子夏是文学科的高材生!孔子人精似的,怎么不明白学生的意思呢?老夫子以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比喻回答了子夏——“绘事后素。”哎呦呦,本来前面的“素以为绚兮”就已经众说纷纭的了,这会子,老夫子一个顽皮,坑死了后代无数研究的人。为了这一则,一纯查了很多资料,经过反复推敲,才敢写下这一期的文章。刚刚的“素以为绚兮”是一处难点,这会儿“绘事后素”也是一个难点。首先,作为一个细读了整部的娃,我可以拍着胸脯说这么一句话——孔圣人很喜欢以比喻的手法来讲述哲理。“绘事后素”就是其中一个案例。脑袋瓜子稍微转差了一点,可能就和原义差天共地。这也是为什么的释义五花八门的原因。一纯不敢说自己的释义有多么正确,不过是一点个人揣摩得出的想法而已。我们来看“绘事后素”。这句话的翻译真真要搞死个人!一纯必须拎出朱熹老爷子来□□一下,朱老爷子的集注大多数还是不错的,但有些地方就不敢苟同了,就好比“绘事后素”的朱注:“‘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不论具体意思,就在文字层面来讲,我就十分不赞同“后素”的解释——人家原文是“后素”就是“后素”,你凭空加了个“于”!这样直接导致“素”的顺序变更,是极其不严谨的!如果按朱熹的说法“绘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