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35节 (第1/4页)
不叹息。 也有人眼中泛着泪光。 没想到竟然有人为他们也写了首诗。 尤其是唐朝之前的农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这首朗朗上口的诗,自己劳作的景象一下子就浮上了心头。 谁不想在盛夏的正午好好休息休息呢? 甚至他们还知道有人在烈日下劳累过度一下子就倒下了,从此再也没起来过。 但是,他们依然还是要去。 不去的话,一家人的口粮从哪里来? 这首诗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颗粮食都是被他们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都来得很辛苦。 写在了他们的心上。 【我们上一期讲士农工商。农,仅仅排在士的后面,看上去似乎地位很高很受重视的样子,但实际上古代的农民,除非是大地主阶级,其他的都活得很辛苦。除了土地兼并、赋税过重这些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在没有专业科学指导的情况下,农田的产出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当然了,浸长几千年的岁月,亩产也并不是一直停留在一百来斤,据史学家们根据各种史料记载和推测,到了明朝的巅峰时期,粮食的亩产量可以达到四百多斤。】 【那,我们先来聊一下,从一百斤到四百斤的初期阶段,我们聪明的老祖宗们做对了什么。】 【第一,古代的发明家,发明和改良了很多农具,改进了耕种的效率。】 天幕上出现了轮流变化的农具模样。 先是简易的石器,再是青铜制成的农具,然后是铁器,最后开始出现了木头和铁一起制成的大型农具。 泗水亭的刘邦一下子就坐直了身子。 汉武帝时期的孙小羊睁大了眼睛。 裴矩和李玮聚精会神。 而在各朝各代的宫室之中,负责记录的内侍和宫人还有笔吏,都握紧了自己手中的笔。 第29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二) 可惜,画面变幻得太快,还不等天下人看清楚,就已经划过去了。 刘邦继续躺了下来。 萧何问他:怎么?对农桑之事开始感兴趣了? 刘邦叹口气:“我在外行走之时,见过太多人间惨状,农人苦啊。若是亩产真的能增加,绝对是造福万民的大功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