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锦绣_分卷阅读15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2 (第2/3页)

,虽九死其犹未悔。”旁边一名杨衡不认识的三品官员摇头晃脑的吟起了屈子的名句,表示立场的同时轻轻拍了一下皇帝的马屁。

杨衡厌恶的低下头仔细看起手中的札子来。

越看越惊心。

首先,青苗钱不再从官府常平仓中出,反而要向各地的钱庄施以政令,若要继续经营钱庄生意必须要向百姓提供青苗钱的借贷云云,官府的立场从执行者变成了监督者,而通过青苗钱获的利息也随之打了一个极大的折扣。

其次,青苗钱的利息由二分降为一分利,杨衡心中迅速的计算着,如果按之前的政策,青苗法每年大约可以为国库带来四百万贯的收益,但经过这么一变,每年的收益有一百万贯就要谢天谢地了。

国库不充盈尽人皆知,皇帝一直在发愁的事情也是永平朝架子大内里空,三百万贯就这么随着两条政令流去,杨衡觉得自己的心在滴血。

最后,最令杨衡无法接受的一点是,原本打算在次年春季便推行全国的常平给敛法,竟然被压缩到仅仅在福建路、江南西路试行,并且全国实现的时间由原定的三年被活活延长至八年。

太谨慎了……杨衡的手微微有些抖,想也知道,这份谨慎的方案必定出自朝堂上的那些公卿之手。在永平朝的朝堂上,来自福建路与江南西路的官员是最少的,因此在这两路试行新法遭遇的阻力自然也会最小,这必然是这些士大夫们看到皇帝坚决的态度后所做出的让步,并且执行时间被延长了,这就很难说在执行的过程中会不会因为一些人有目的的故意打击导致新法半途而废……想及此,杨衡不由抬眼望了望正在龙椅上正襟危坐的皇帝。

他清楚的记得那一日在大相国寺,信国公说“没有时间”这四个字时的语调和表情。

可叹他虽记得,信国公当了皇帝后却忘记了。

一面在心中想着措辞,一面将手中的札子轻轻递回到来接札子的张公公手中。

“杨卿以为如何?”还未及开口,龙椅上的皇帝话中带着笑意开口了。

“臣以为,不妥。”不顾皇帝话语中的期待,杨衡斩钉截铁道。

“哦?”

“陛下,臣以为,行大事者,当不避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