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0 (第2/3页)
面临的将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赵英的身体,已经撑不了多久了。正如恭王猜测的那样,赵英亲笔写信让两个弟弟回来,目的就是交待“后事”。他身体的病根是在多年征战中落下的,早已是药石无效的死症,能撑这么多年全凭太医院用无数名贵药材吊命。赵英很清楚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他本想再撑两年,把姚鼎言的急进心态扭转过来,但不久前他几处旧伤突然复发,连平日里处理政务都很艰难,更多的,他根本做不了了。听说端王回到了京城,赵英很快召见了他。端王见赵英脸上俱是疲色,行礼之后直言问道:“崇昭没替皇兄你分担一二?”赵英说:“崇昭平时也有帮忙批阅奏章,只不过最近在忙筑堤的事,这会儿没呆在宫里。”赵英示意端王坐下。端王说:“我回来的路上见到皇兄你提到的三郎了,确实是个机灵人。”赵英眉头一挑:“你和他见过了?”端王说:“没说上话,远远瞧见了。他在士子里挺吃得开,许多人似乎隐隐以他为首。皇兄你是准备让他参加科举?”赵英点头说:“虽然没有这样的先例,但也没有明律说不能参加。”他抬头问,“你觉得他如何?”端王说:“皇兄你看好的人当然是好的。”赵英说:“我准备把‘劝君尺’留给他。”听到“劝君尺”,端王吃了一惊。劝君尺是太祖开国之初传下来的东西,劝君劝君,意味着持有劝君尺的人有着“劝导君王”的责任和权利。有这东西在,在位者必须听从他的劝导,若是不服的话持有者可以狠狠揍他一顿——而且可以免受罪责。端王犹豫地说:“……这个三郎会不会太小了?”赵英说:“这几年我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教导,他比崇昭聪明得多,领悟得也更快。他的心性绝对不是十六七岁的少年能有的,虽然他有很多缺点,但绝对用好劝君尺。”端王说:“我听说他和崇昭感情极好,万一他拿了劝君尺而不作为,皇兄您的苦心岂不是白费了?”赵英说:“正是因为他和崇昭感情好,他说的话崇昭听得进去,我才会这么决定。”他笃定无比,“我知道三郎绝对不会让我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