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9 (第2/3页)
先已知钟武座下的江山是窃取而得。若说他并未离宫开府确有可能将文家斩尽杀绝。但他为何年纪尚小便执意离宫,这其中的原由来自外界与自身,此间复杂言语难清。因果种种环环相接,一定要寻根究底,怕是要追溯到天地初开,为何会有人,为何会有尊卑之分,为何会人心不古。如此想着渊澄呵呵笑出了声。这就是道。有天地,然后万物生。存在即合理,接而受之,受之求索,索则生异,存异亦是合理。万物生而循道。你若懂得身在道中,便懂得顺其自然。你若明白悟彻,身虽在道中,心已然超脱。万物皆尔,世事洞明。渊澄抑制不住地一直在笑。他能把这‘道’看透吗?有舍才有得,舍了这个人,他会得到什么?看淡俗尘纷扰超脱世外的眼界和心胸?可是他要这份寥廓做什么?他只想要这个人。偏生这人已经高高站在云间对他挥别,竟还劝他放下。渊澄笑着笑着,垂低头,埋在胸前,两肩随着轻笑而抖动,渐渐那笑声变得断断续续,倏忽停止。他眼角湿润,一股温热源源上涌,眼前已是模糊一片。“改日再来看你。”他闷声道一句,立即起身快步走下楼去。一步未停,依然稳健,恰胜似落荒而逃。渊澄一夜未眠,思绪纷杂似一团漆黑的迷雾,重重累织的蛛网,日照不透,拨弄不散。到最后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这份痴心凭空而来无依无据。是否他的眼界心胸局促,无法将目光投放于众生万物之间,只拘泥于眼前儿女情长,目之所及狭隘一方,而他功成退隐的私念由来已久,且又期望为过往累累罪孽赎罪,文无隅则像溺水之人的救命稻草,出现得恰逢时机,才至于他抓住就不肯放。回想这一年,起初也思心甚切,夜不能寐。而渐渐按部就班上下朝,埋首繁多复杂的政务,让这种心情趋于平静。比于相见不欢,似乎保留着一份念想,和他亲近的人亲近,反而更自在。可昨日听闻文无隅回京,那一刻无可比拟的悸动却为不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有过一瞬的迟疑退却,当时的心切之中不无一丝胆怯存在。也许他潜意识里,怕见到文无隅?怕一厢之情再三遭到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