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46 (第3/3页)
有,好吧,大臣们关心的也不是这个,关键是皇后,这可是关乎国家社稷。朝臣们踌躇一番后,就联名上奏了。到底还有个词叫“法不责众”么,要倒霉还有作伴的,咳。官家这次竟然意外的好说话,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官家慢悠悠的说:“卿家们的奏疏朕看了,不得不说,你们这么关心朕,让朕有那么些…毛骨悚然。”文武百官:“……”官家话还没说完呢,“悚然归悚然,你们确实提醒朕了。”文武百官心都提到了半截,官家说话经常大喘气,他们不听到官家说他同意立皇后,就不好把心放回肚子里啊。可即便他们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官家接下来说的话给震的六神无主——“十年了,该攻打辽国了。”文武百官:“……!!”这两件事到底是怎么联系到一起去的啊!还有咱在说这么重大的事件前能不能做点铺垫?再有十年又是怎么一回事啊?十年前,哦,那时候官家做了太子,怎么和辽国扯上关系的?他们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啊!一时间,文武百官都在心里呐喊脸,“相由心生”,脸上的神情也没有控制好,一个个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扭曲。幸运的是,官家给他们解惑了:“十年前,朕初为太子便知忧父皇之忧,暗自发誓十年后必当降辽国,如今是时候了。”文武百官:“……”所以说是“暗自发誓”?怪不得他们不知道!等等,重点不在这里吧?先帝是忧辽国,可不是这么个忧法啊。说起这个来,就不得不提到“澶渊之盟”,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朝率军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威胁到都城汴梁,不久后就有了“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同时也是宋朝朝番方缴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这听起来不但不值得夸耀,反而还得鄙夷下,但实际上岁币的支出不及用兵费用的百分之一,为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避免了重兵常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另外在宋辽边境开放贸易,也使得宋朝在两国贸易里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