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最佳导演_分卷阅读7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77 (第3/3页)

曾看过太阳的流浪汉。

其中有一位在战争前曾是大学教授的伊拉克老人这样对他说:

“与你们不同,我们因国家而从出生起便背负上了‘难民’的名头。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接纳我们,没有任何一片土地我们能长足驻留。

‘国籍’便成了我们的原罪,我必须为他洗净身上的污垢。”

照顾老人的好心人说,老人的夫人早逝,一双儿女早在战争伊始便被老教授送去了美国,可随着战争的愈演愈烈,美国重新制定了移民法案,老人的一双儿女又被遣返了伊拉克,次日,便在炮火中丧生。

这是一个绝望的国度。

这是一个夹受着多方恐/怖/袭击、武力恐吓的嘶吼到无力申辩的民族。

在这里,每日盘旋在蓝天的,不是鸽子与白云,而是久久不散的警笛与炮弹。

在这里,孩子们陪伴与玩耍的,不是父母与师长,而是童子兵、少年兵、严声唳喝与鸣枪示威。

这是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度,在每日的炮轰与枪林弹雨下,食品价格疯长、水资源紧缺,他们每日在被炸死、饿死、渴死、甚至是被反zheng军活埋而死的恐慌下痛苦哀鸣,在他们眼里,“活着”成为了最奢侈的渴望。

现在该去往何处?明日又该去往何方?

埃迪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哀鸿遍野、满目疮痍。

他们蜗牛似的用两个月的光景穿越了贫民区抵达巴格达。

而抵达到巴格达的一瞬间,他就后悔了。

一颗炮弹从他的耳侧划过。

左耳失聪。

此时他才真正领会到那种“接近死亡”的恐惧。

但是他并没有离开,因为普莱瑞思的镜头一直追随着他。

而镜头背后的,是真正的战争。

他还不能离开。

至少在拍完这组镜头前不能。

众人对战争一无所知。

他们不清楚战地人民的生活。

他们只知道大炮、枪支、弹药、他们只明白侵略侵略再侵略。

而他们从来不知道他们想要的大炮、枪支、弹药身后的是什么,因为他们从来不曾体会过战地难民的绝望。

就像二战后的调研显示,二战以来的任何一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