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2 (第2/3页)
擅耕种冶炼,他们欲得到粮食铁器,只能南下掠夺。冬季,风雪肆虐,往往是他们最艰难的季节,粮食吃尽,自然蠢蠢欲动。高煦下了判断,敌方兴兵,应在明年初春。哪怕今年春季来得早些,他也做足了心理准备。当然,兵力防御,他也部署了。虽东宫绝不能碰触这些要塞雄关,但好在渗透北边军方多年,成效也是不小的。高煦悄悄下令,霍川等人暗中配合,北方几处雄关都不同程度增加了兵力;粮草也在库,只待一声令下即可运往前线。但问题是,这次鞑靼的新可汗,并没有按常理出牌。由于这些要塞地处险要,又修筑了高大城墙,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两厢权衡之下,同时攻击两个或三个点,分散大周防线的兵力,突破雄关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以往一百多年来,鞑靼进犯只要兵力充足,基本都会采用这个策略的。大周兵力是有一个总数的,休战状态时,要么重点防守,要么分散防御,不能两全其美。鉴于鞑靼以往的战术,很自然的,高煦采用了分散防御之法。只是没想到,这新可汗却不按常理出牌。他舍弃了自己的优势,集中潜伏在宣府、大同等地附近的兵马,数十万之众突袭蓟州。这几个地方距离并不远,对方有心遮掩之下,大周未能提前收到信报。鞑靼南侵来势汹汹。不过,大周也不是毫无应对之法。这些雄关城高池深,抵御敌寇能力充裕,只要增援及时,蓟州吃紧局面,顷刻可解。这也是大周没有扩招兵丁的根本原因。毕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还得考虑养兵的粮饷问题,负担不能过重。“老臣附议,请陛下立即下旨。”说话的是内阁首辅王瑞珩,皇太子话音刚落,他立即站起拱手附议。“老臣附议。”“微臣附议。”……女席这边屏气凝神,男席那边一个接一个出列,纷纷请求皇帝立即下旨。“诸卿所言甚是。”昌平帝不待所有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