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53 (第3/3页)
出格,但除了几个御史之外,没有任何人表示异议。所以元子青琢磨着再找一点事情来做。皇帝隐隐有让他开路的意思,如此他便只能做个纯臣,将威胁降到了最小。元子青对此并不在意,反倒打算借机多做些事。于是近来他跟眉畔去拜访周映月的次数,猛然增加了。不管皇帝是不是半途改主意了,但封给元子舫的那个爵位不可能收回,小两口自然也就必须要搬出去,于是现在来往,不如之前方便了。好在宗室都是聚居在城东这一片,皇帝赐下来的侯爵府,自然也在这里,来往所花费的时间依旧不多。周映月脑子里存着的,能做的事情简直太多了,但是千头万绪,究竟要从什么地方抓起,却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毕竟不能完全不考虑现实,就拿出一个点子想变成现实。在这一点上,其他三人可以提出意见,大家也算是互补。最后经过商量,结果是“以民为本”,事情还是要从这个根本上坐起来。古人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西方也有类似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只要让百姓们吃饱饭,没有生存的忧患,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开动脑筋,去发展其他精神上的东西,然后不断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一种自发性的事情,甚至不需要别人做什么,他们会自己摸索出来。如果嫌时间太长,那么可以稍微引导一下这个过程。总之是很轻松的。所以首先是让百姓吃饱饭,税改已经是一个方面了,除此之外,改良农具,兴修水利,这些也都是必要的。不过这些花费的钱也不会少,须得循序渐进。再有,周映月提出培育出产量更高的农作物。产出多了,吃不完自然就可以拿去卖,粮食多了自然可以养活更多人口。并且这会促进一部分不愿意重地的人,转向商业和工业。于是整个社会便都被盘活了。这些事情说来简单,不过真要做起来,恐怕十几年几十年都未必能够做成,任重道远。所以虽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想法,但谁也没有继续去讨论。有生之年,能够做成这件事,已经很好了。幸好,开了海,过两年朝廷收回拥有权之后,大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