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2/4页)
种差异正在等待她一个一个地去适应。
完全,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这种思维方式、处事方式随着生活环境的被迫快速改变,让人觉得费力又伤神。
当与同届其他老师带的学生吃饭时,她才得知人家几乎已经人手一篇以上的核心期刊,甚至有人手上的课题都进入中期考核,她才知道自己跑得实在是慢了好几个半拍。
她不算是特别好强好胜的人,但眼前的差距是明显的,她也不能让自己落后得太多。
近期到季老办公室与他讨论文献、研究课题,然后被带着和几位期刊的编辑吃饭了解政策的日子,着实帮了她不少。
每个师门培养习惯不一样,季老的夫人也是A大法学院的教授,两人带的学生几乎是混的。
也就是说,即便方向不同,也没管那么多,事情来了,大家一起用。
比如,师母做实务,是内地某红圈所的高伙,新入师门的同学总是免不了要去师母团队接受一下高强度的实务训练。
由于唐绵算是仍有工作在身,才免去了这一环节。
但师母已经敲定唐绵来帮她主持下一个课题,具体内容因为还未正式立项,也就还未收到进一步的通知。
转眼快到九月,高校正式开学了。
季老这学期给本科生开设了一门课程,唐绵做了他的助教。
旁听两次之后,也对内地的教学模式有了粗浅的了解,也利于她自己进一步做调整。
中秋节那天。
午餐时分,唐绵提着刘女士提前准备好的月饼礼盒,赶到爷爷奶奶位于郊区的别墅,与唐爸爸一家人、大伯父一家人吃了团圆饭。
下午,她便匆匆赶往机场准备回香港。
第二天一早,亚太总部开例会,唐绵得汇报最近海达蓉城办公室的相关行政事项的处理情况。
就像她同季老讲的那样,自从转调蓉城后,她开始逐渐脱离实质业务。
可资本家永远是资本家,既然意思性地发了工资,唐绵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不干,她现在主要负责蓉城办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