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遍地开银行_分卷阅读1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9 (第3/3页)

追求人生理想了,把自己的一处小宅子修了修,聘了两位民间教书先生,有模有样地当起了院长。不久前一位老先生辞职回乡了,张珩正盘算着怎么再找一位,顾淳就毛遂自荐,填了这个空缺。

此时,学生已经陆陆续续离开了,张院长正和顾淳站在窗前说话。

“顾公子啊,”张珩一脸无奈,“我知道你肚里有墨水,但咱们书院本来就不容易,学生们以后也是要应试的,你这……谈天说地的风格,能不能稍作调整?”

燕子早就知道顾老师的风格,张院长说“谈天说地”已经十分委婉,说的直白点,就是东拉西扯、毫无重点,在白城糊弄糊弄他们还可以,真的来了邺都,这一套的确要改改了。

张珩接着说:“秋试也快要到了,上课内容还是以经书为主,那几个好苗子说不定能一鸣惊人呢。”

“秋试”是一年里最重要的考试,是大梁在百废待兴之时改革前朝旧制定下的新规。各地可自行组织“小秋试”,通过者均可前往邺都参加统一的正式考试,榜上有名者便可入太学读书。入了太学,便是一只脚踏进了政界,有的人读满五年后入朝为官,也有的回到故乡,在地方政府任职。当然,也有世家子弟,考进太学就等于拥有了未来政界的一席之地。考虑到之前的战乱,太学甚至不设年龄限制,以此来给因为战争失掉机会的人打开一扇新窗。

虽然皇帝表明了态度,要广招天下贤士,只要通过“小秋试”,拿到地方举荐信,都可报名,来者不拒。邺都的学生,则要拿到官办书院的举荐信——明德书院的学生,还得去官办书院再考一次,以求取资格。但教育垄断是不争的事实,太学每年满打满算不过百个名额,如果拿不到地方三甲,来了邺都也不一定考得上太学,对于普通人家而言,路费就是不小的开支,更别提邺都的住宿与太学的学费了——太学的奖学金“膏火钱”数量有限,不是人中龙凤,还是不要奢望拿到这笔补贴了。

如此以来,即便没有幕后交易,太学一大半仍是官二代的天下。社会稳定程度与冲破阶级的难度几乎成正比,这一两年,穷苦人家出身,走到庙堂高位的,也不过四五人。

燕子对“秋试”也略有耳闻,一听到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