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7 (第3/3页)
的首饰都没带,这才有了如今的这番尴尬。杨一善皱着眉头想了想这件事的可行性,那些个陶罐她也不太懂,价钱便不好估。再说她要那些是真的没用,收了还得想法子卖出去,没的瞎折腾。“吴量,他们还有多少账?”,杨一善低声问了句。“也不多,就四两零八文”,吴量小声回到。“榆老板,您那货我们留着着实没什么用,您看有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好能拿出来抵的”。杨一善知道安国人多穷困,可这二人能跑这么远贩卖三车瓷器,家底应该颇丰。随便从身上掏出块玉佩玛瑙什么的也尽够了。杨一善刚说完,榆达木就同榆达青说了句,应该是问他杨一善说了什么。榆达青便用安国话答了他,那榆达木听了二话不说就将手伸进了领口里,要往外掏什么东西。榆达青慌忙阻止,又同他争辩了几句。可那榆达木也是个倔的,硬是从脖子上掏出个挂件,放在了柜台上。又同榆达青叽里呱啦地说了些话,榆达青无奈地叹了口气,似是同意了。“老老板这个抵给你。但但你一定要收好,我我们下次赎回来”,榆达青说的十分慎重。杨一善把那挂件拿起来了看了看,是一只白玉雕成的鱼。那鱼弯着尾巴,鱼鳞一片片的清晰可见,摸起来十分润滑。杨一善将它举起,对着光看了看,里面纯净通透。就算再不懂,她也知道这是个难得的好物件。“好,你放心,我一定收好”。杨一善拿了纸和笔来,不过还没开始写,便又顿住了,“你认识昌国字吗?我给你写一份收契”。“认得”,这两个字榆达青说的倒是很顺。杨一善认真写好收契,不仅落了名字,还盖了异乡安的章。她将收契递给榆达青,“榆老板收好,咱们以三年为契。三年内只要您拿着这契书和十两银子来,我便把那玉还你”。杨一善说完又让吴量从账上拿了六两银子来,那玉虽谈不上价值连城,一百两还是值的。杨一善也不好做的太黑,便折成十两,又给他们舍去八文零头,还剩余六两。她把那六两又递给了榆达青,“我扣了四两的账钱,剩下的您收好,路上省着些该是够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