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妇产圣手_分卷阅读29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3 (第2/3页)

0年就提出了binationTherapy对搞丸癌的治疗方案。1972年,作为第一位成功用化疗方法治愈恶性实体肿瘤的一生,李敏求与当年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同事分享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另一位在从来治疗上做出卓越贡献的是协和的宋教授。

那是1953年。宋大夫除了在协和医院任职外,还兼管着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

病人姓曹。也是一位妇产科医生。那一年,病人30岁。原先她在上海一家医院工作,丈夫在北京,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前不久她调到北京,然后怀孕了。她觉得自己怀孕有些异常,于是去检查,诊断是“葡萄胎”。

长了葡萄胎,必须刮宫,将子宫内病变的组织清除干净。那时候还没有b超。医生凭藉的检查手段,只有听诊器及很少几项化验检查。

病人被推进了手术室。突然,她说,她感觉有“胎动”。有胎动,说明是正常妊娠,从而就否定了葡萄胎的诊断。

她又回到了病房,继续观察。

隔了几天,宋大夫认为她还是得了葡萄胎。于是,第二次把病人送进了手术室。在手术台上,病人又说自己有“胎动”。

病人也是妇产科医生,她应该有能力辨别腹内是否有一条新的生命在躁动。或许是她太盼望自己能有一个孩子了,她坚持不要做手术。结果又回到了病房。

第三次走进手术室,给她做了刮宮,确实是葡萄胎。

一年后,病人再次入院。这一次是葡萄胎恶性病变,诊断是绒癌。手术切除子宮,是当时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以后一段时间,病人继续留在医院恢复身体。一天中午,她和往常一样,正在与同室的病友打扑克,只听她突然一声惨叫,口吐鲜血,当即气绝身亡。

女医生死于绒癌肺转移,肺动脉破裂大出血。

宋教授告诉我们,不久又有一位女病人,死于同样的病。她的年纪更轻,只有26岁。

50年代初期,学术问题上“一边倒”,只有前苏联的学术观点才是“正确”的,弄得谁也不敢看英文书刊。

一个又一个绒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