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46 (第3/3页)
好做下一步的止血处理措施。可惜小吴只会站在台上,傻乎乎地看着一切,完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余秋知道自己苛责了,缺乏临床经验又基本上不具备相应知识的赤脚医生,能够硬着头皮上台充当一助就已经够让对方战战兢兢的了。她叹了口气,感觉任重而道远。有太多农村基层医生必须得接受更多的培训,否则根本没有办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毕竟生病这种事情,不分高低贵贱,不是说有条件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人才会生急重症。没条件进大医院的人同样会等着救命。余秋又是按摩子宮,又是打缩宮素,又是用麦角新碱,折腾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将产妇的出血止住。等到缝完子宮下台,她只觉得头痛,非常担心这位产妇会发生严重的感染。因为摸着良心说,白子乡卫生院产房的条件距离手术间的标准,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况且产妇术中就发生了产后出血,产妇的抵抗力势必跟着下降。余秋虽然从开刀的时候就预防性的用了青霉素,但她还是心惊胆战。产褥感染也是产妇死亡的高发因素,尤其是在抗生素有限的70年代。她直接开了医嘱,要求密切观察产妇体温恶露情况,又直接给人连挂三天抗生素。只希望这个时代的病菌还没有身经百战,青霉素用上去,效果可以立竿见影。余秋脱了手术衣,出产房门去跟家属交代。虽然现在暂时是将母子俩的命抢回头了,但是后续情况怎么样,她没办法打包票,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到时候医生护士只能尽力而为。家属已经看过被抱出来的小二子,对于目前的情况很满意。至于以后怎么样?产妇的婆婆出奇的豁达:“哎呀,这个事情谁能打包票,就算是好好的娃娃,长到七八岁掉进河里头淹死的也有。现在能活下来就很好了。”她反过来安慰余秋,“大夫,你不要想那么多,我们在外头听得清清楚楚的。我们晓得你们尽力了。”余秋顿时囧得无以复加,这产房到底是什么隔音条件啊?居然可以让家属听到里头的声音。亏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