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2 (第2/3页)
再去进货的事,老钱回来了。他神色间有些匆忙,将我走到一旁,对我说:“夫人,我方才去江边见船户,他们说今年寒食,船上的吃食都要去聚贤居买。”我讶然:“为何?他们往年不是都到万安馆来买?”“他们说是县府的人去吩咐的。”老钱皱着眉,道,“据说聚贤居的那杨申,是新任司盐校尉的亲戚,近来县长与他来往甚密。”原来如此。我沉吟,问:“可知那新任司盐校尉是何名姓?”“名讳我可不知。”老钱想了想,“似乎是姓沈。”☆、第125章私盐(上)我听到老钱的话,愣了愣。当朝如前朝之制,盐铁归朝廷专卖,设司盐校尉专司盐务。这个官职虽不算很高,却关乎民生,且是天下人都知道的肥缺,非皇帝一等亲近的臣子不能任。万安馆的客舍,在海盐县城中不算最好,但吃食乃是无可争辩的第一,尤其以各种海产烹煮见长。从前任主人时起,能跟万安馆争一争味道的,就是这聚贤居。聚贤居的主人杨申,也是个做了多年客舍的,以夸夸其谈和为人吝啬出名。关于他的关系,我倒是听人提过一嘴,说过他有远亲是雒阳高门,只是此人惯来爱吹牛,没什么人会拿他说的当回事。但如今听老钱乍地如此说起,我不禁警觉起来。姓杨的亲戚,姓沈的京城高门……我立刻就想到了淮阴侯府。会这般巧么?我一时有些踌躇。“杨申?”郭维在一旁听到老钱的话,不以为然,道,“他说的话岂可信得,连雒阳的皇帝都跟他是亲戚。县长也不知是吃了什么猪油蒙心,连他的话都信。”我没答话,沉吟片刻,对老钱道:“老钱,你去打听打听,那信任司盐校尉的名讳。最好来历也问清楚,哪里人,做过什么官,出身如何等等,越细致越好。”老钱应下,问:“夫人,那些船户……”“不必理会。”我说,“既然杨申要靠县长抢那生意,便让他抢去。”老钱狐疑地看着我,答应下来,片刻,走开。看着他的背影,郭维面上的神色有些意味深长。“既如此,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