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2 (第2/3页)
宣告失败了,扶桑举国上下的心情可想而知。敌我态势从上个冬天开始逆转,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发生这样逆转的原因不是扶桑的军人不够英勇,也不是扶桑国内对战争的准备不足,在自身所有的地方都已经做到最好的情况下,中国那庞大的体量仍给自己争取到了时间。士兵不如人,技战术不如人,后勤保障不如人,可就这么拖啊拖,中国就是把扶桑的战略优势给拖没了!从一开始的四面出击,到现在的四面受敌,不要说军部接受不了,就连普通的扶桑人都接受不了!但扶桑国内毕竟不都是战争狂人,政坛上还是有几个冷静精干的人物的,沉浸在大扶桑“武运昌隆”的幻想中当然好,但那样就能改变现实吗?再难以接受的现实,一样是现实的。能走到主宰者的位置上的人,起码都明白一个道理,不是闭上眼睛就是天黑,掩耳盗铃也是有限度的。在战略逆转的最初,扶桑政府已经嗅到了不妙的味道,如果说那时还能够心存幻想,当知道欧罗巴大陆上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时,扶桑政府已经决定,一定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中国是欧洲各国的禁脔,先前欧战打得腥风血雨,扶桑可以趁机在这块肥肉上舔一口咬一下,但主人都已经腾出手来了,还要在别人的东西旁恋栈不去,可就是存心找打了。扶桑政府是这样想,军部却对此持不同意见。原先军部少壮派军人已经把持了扶桑的朝政,但随着对华战事的不顺,政府里的温和派又渐渐冒头。这派人以财政大臣高桥为首,主张结束战争,把被征召的士兵撤回国内复员。老头子年过花甲,素有威望,他的话,还是颇有些人肯听的。高桥出身社会底层,年轻时与人做小厮,趁着西化的春风才得以出仕,因自知出身低微,很少在关乎国策的大事上发表意见。他这一发声,竟有不少人觉得,或许现行的政策是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对此,掌握着强大力量的军部竟想不出什么对策来,除了大发雷霆之外,竟然拿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意见。最后,军部发给在华军队的指示是“一切自便”,于是就有了南京之战的发生。其实就连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