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6 (第2/3页)
:“这旧例是你曾祖定下的,几十年里族里都照这么来的。你觉得不妥?”朱绣笑道:“并不是不妥,只是再细些岂不更好。我翻族志的时候,曾看到有一户因欺压亲兄弟留下的孤儿寡母而被出族的,长房将恤银占为己有,直到这弟媳妇不堪受挫磨寻了短见,才被族里知晓。还有父母偏心的,把恤银都攥在手里,给其他儿孙使,却叫失父的女孩儿连嫁妆都没有……虽然族老们都公正处置了,只是家眷们受的苦却也难补回来。再有,儿媳度量着,族志上记载的事原是闹出来的,可保不齐还有那默默受罪的。”朱绣叫春柳回去:“你从书房架子上找一个扁扁的樟木匣子,把里头的纸取出来给我。”复又禀明湛大:“先时看族志的时候,就有这想头。本正想寻个时机回明你老人家呢。”一时春柳复归,把一沓纸奉给朱绣。湛大方才听她说的话,也觉有理,正思量着如何跟族老们商议。从高姨娘手上接过那些写满字纸,笑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一看,却入神了。原来朱绣把族志中记载的所有领恤银的丁口都列到一起。历年来,湛氏族中共有四十六户受恤,因何受恤,始于哪年,其父母妻儿名姓皆写在之下,父母高寿卒年,妻子改嫁与否,儿女嫁娶进学皆列的明白。另有亲兄弟人数、亲侄子侄女人数也作简单计数。这些东西,有的是零零散散记录在族志上的,有的就得翻查族谱,难为冬子媳妇能耐心找出来,还罗列的这么清楚。湛大先还只赞儿媳妇心细,脑子也好使,可翻到后几页时,脸上就沉了下来。高姨娘和胡姨娘早就被掰正的服帖了,这会儿看湛大的神情,就有些害怕,两个人悄悄往角落里挪一挪。湛大且没功夫理这俩闲人呢,将前头的细录放下,只擎着最后几页,手来回抖几下那纸,严肃道:“冬子媳妇,这事非同小可,你没弄错?”朱绣坐在下首,也正色道:“儿媳也怕错了,核对了好几遍,还把摘自族志或族谱哪处都记在各页的背面,以备查对。肯定没错!”湛大一摔那纸,气道:“好呀,真好!儿郎们为族里流血用命,给妻小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