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希望(江启年视角)(上) (第1/7页)
【番外】希望(江启年视角)(上)
通常来说,人的记忆最早可以追溯到3岁左右。 因此,自我有记忆以来,她的存在就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就像太阳、星星和月亮一样,像爸爸和妈妈一样。与她有关的一切,我似乎都记得很清楚。 相应地,这句话也贯穿了我有记忆以来的整个人生。 ——“她是你妹妹”。 ——————————————— 在我两岁半的时候,我有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一母同胞的亲妹妹。 我已经不记得初见她时的场景和心情。关于“妹妹”的最早印象,大约是像玩具娃娃一样的小小的手和脚,软软嫩嫩的脸蛋和身体,不时的尖锐啼哭或咯咯笑声,以及—— “妈妈,为什么妹妹没有小鸡鸡?” “因为你是男孩子,妹妹是女孩子,只有男孩子才有小鸡鸡,女孩子是没有的。” “那妹妹怎么尿尿啊?” “呃……女孩子下面都有个小洞,妹妹就用小洞尿尿哦。” 当时我还不明白,有一个“妹妹”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只记得,在幼儿园里,每当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兄弟姐妹时,我总会很自豪地举起手;别的小朋友都在画爸爸妈妈时,我画的妹妹总会引起他们的羡慕;放学回到家,我的第一件事总是跑到妹妹身边陪她玩,顺便观察她今天有没有长出小鸡鸡。 当然,再长大一点,我才略带失望地明白:妹妹不管长到几岁,都是不会长出小鸡鸡的。 这时候,妹妹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 妹妹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妈妈把妹妹的手交到我手里,说: “启年,在学校要时刻记住:小舟她是你妹妹,你要好好保护她哦。” 尽管当时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但“保护”对于一个五岁半的小孩来说是一个很酷的词。于是我握紧妹妹的手,学着电视上的大人,朝妈妈敬了个礼:“Yes, madam!” 负责校车接送的老师则一边接过我们,一边核对花名册:“是大班的江启年小朋友,还有小班的江示舟小朋友是吧?” “江示舟”——这三个字,比起习以为常的“妹妹”、“小舟”、“舟舟”这样的称呼,于当时的我而言,是熟悉却又新奇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