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不合_分卷阅读8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82 (第3/3页)

/br>两个小姑娘年岁相近,性情投契,赵荞交朋友又从不看人出身门第,没多久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一次,赵荞好奇地问,“行云,你怎不去读书?”

岁行云说,“母亲一人养三口已经很辛苦了,我哥比我会读书,将来一定出息大。我根骨比他好,习得些家传武艺,对文绉绉的东西也没太大兴趣。”

正巧那年国子学名下的雁鸣山武科讲堂招第一届生员,能通过选拔的生员只需担负半数学资。

虽国子学早早将这消息张榜公布了,可林荫巷住的大多是忙于温饱的贫民,谁顾得上去看国子学的榜文?是以岁大娘并不知还有这样的好事。

等岁大娘与岁行云从赵荞口中听说这个消息时,雁鸣山武科讲堂的选拔已经结束了。

于是赵荞便去缠了自己的母亲,托母亲族中长辈——时任丞相孟渊渟——稍作奔走通融,让岁行云在放榜之前面见了当时负责选拔学子的四名典正官,得到了单独的补选机会。

也是岁行云争气,虽补选文试答卷表现平平,可武考出色,最终顺利成了雁鸣山武科讲堂首届学子之一。

或许也就是从那年起,岁行云这短短十七八年的一生,就已注定会是如今这结局。

一个多月前,从岁行舟口中得知那个惊人消息的当晚,赵荞梦见了岁行云。

她还是十五六岁的模样,站在北城门下,一袭戎装意气风发,姿仪洒脱地肩扛长刀,回头一笑,脆生生道——

“阿荞,你的朋友岁行云要去北境戍边啦!那是我家的来处,也是我的归途。我是世间最英勇的战士,此身许国,不必相送!”

两行泪从赵荞眼中滑落下来,可唇角却弯起感慨笑弧。

“那年她离京时曾对我说,‘将来我就死哪儿埋哪儿,马革裹尸都不必。若有朝一日你听闻我战死的消息,不要哭,替我照应兄长一二即可,拜托了’。”

有些事,当时不会去深想,经年之后再回忆,才知其中藏了多少秘密。

或许那时的岁行云就是想告诉她,你的朋友此去,是回不来的。

所以不必相送。将来,也不要哭。

岁行云为国戍关三年多,血洒边境无数回;最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