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2 (第2/3页)
王与长史熟稔了,自不会再多花精力来猜忌。”谢浚道:“东平王非愚蠢之辈,过于殷勤,只怕适得其反。”我说:“不会。秦王病重,他在张弥之面前所呈面貌,已是命在旦夕。长史可想,若这般情形是实,东平王对秦王身故后之事,将有何打算?”谢浚愣了愣,片刻,道:“辽东兵马精锐剽悍,且有十余万之众。东平王当如先帝一般,令幽州太守领护匈奴中郎将,将辽东兵马收归朝廷。”我说:“然此事甚为棘手。辽东兵马一向独立,外人难以染指。如先前的梁玢,虽从秦王手中接管了辽东兵马,但始终不过空悬于名号,辽东兵马并不肯听命与他。更要紧的是,一旦秦王殁了,若无可服众之人代为统帅,辽东众将各自为政,挑起乱事来,北境便陷入大乱,朝廷连镇压的力气也没有。故而收编辽东兵马的成败关键,乃在于接替秦王的人选,不成功便成仁,甚为事关重大。”谢浚似乎回过味来,微微变色:“你是说……”我颔首:“长史为秦王副手,秦王不在之时,常由长史代为处置事务,论威望,无人可与长史比肩。故而长史向东平王示以忠诚,无论多么殷勤,皆不为过。东平王只会以为长史有替代秦王之心,意欲求助于东平王登上此位。此乃东平王喜闻乐见,不但不会拒绝,反而会更加确信秦王将死。此一举两得之计,长史切莫放过才好。”☆、第216章垨麟(下)谢浚目光动了动,少顷,即收起。“此事,我须向殿下请示。”他说。我说:“自当如此,不过时日紧迫,长史大可一边请示,一边先去做,殿下乃务实之人,必不会反对。”谢浚没有答话,却看着我:“说了这么许多,都是我要做的事,你呢?”“要救今上与谢太后出来,还须打通些关节。”我说,“从明日起,我会时常不在这府中,还请长史通融些,莫加管束。”谢浚问:“你打算如何救他们出宫?”我说:“尚无计划,不过须得从内卫下手。”“内卫?”谢浚道,“此事我亦想过,今日曾与家人打听。原本宫中内卫为淮阴侯掌握,他带沈太后和广陵王等人去长安之时,内卫大多追随而去。此后,东平王在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